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妳對自己的胸部有自信嗎?

http://sirabee.com/2015/06/04/33959/

看到一則新聞很有趣 : 有個日本的網站「しらべぇ」找來598名女性,調查這些20至60歲的女生「對自己的胸部有沒有自信?」,結果竟然高達86%的人對自己的胸部沒信心


而且,年紀越小越沒自信
這樣真是麻煩了


這個星期都在發表血腥的文章
下周我來貼一系列有關乳房整形的文章彌補大家好了




腔室徵候群 compartment syndrome


今天看到新聞在說『腔室徵候群』,我就以整形外科醫師的立場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腔室徵候群』?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ocal/20150630/638272/

我們身體( 特別是四肢 )是由骨骼
肌肉、脂肪,還有血管及神經構成,再由皮膚包覆住其中會有幾層筋膜(fascia)包住肌肉、血管與神經,這就圍成一個封閉的腔室(compartment)



一般正常的腔室內壓力小會於10 mmHg
但是當我們的四肢受傷 ( 病因多為骨折、血腫、挫傷、血管受傷、燒傷、包紮或石膏打的太緊、大量的血液回流等等 ) 後,肢體內的組織 ( 肌肉...等 ) 就會開始腫脹因而導致腔室內的壓力上升
假如壓力大於25-30 mmHg就會有腔室徵候群發生的可能。

發生腔室徵候群時,由於腔室內壓力增加,使得腔室內的血管被壓迫,導致微血管灌流下降,所以血流量不足以供應組織的需求,將導致不可逆的肌肉及神經的傷害。

發生的部位大多在遠端下肢、較少在前臂、大腿、上臂、臀部( 依照機率由多到少排列 )。另外,腹部也有發生的可能。

診斷上如果懷疑為腔室症候群,則可先移除造成腔室症候群的外因 ( 例如移除過緊的石膏、修補受損的血管等等 )。同時測量腔室內壓。
如果腔室內壓大於30mmHg,或強烈懷疑為腔室症候群,則建議施行肌膜切開術 ( Fasciotomy )以去除去腔室內壓迫。

將皮膚下的筋膜切開讓腔室內的壓力得以釋放

腔室徵候群的可能症狀:


1. 疼痛 (Pain)
2. 壓迫,造成腔室腫脹、緊繃 (Pressure)
3. 感覺異常 (Paresthesia)
4. 癱瘓 (Paralysis)
5. 若到達很嚴重的程度,表皮呈現蒼白
(Pale);否則一般則呈現粉紅色
6. 若到達很嚴重的程度,脈搏才摸不到(Pulseless);否則一般是脈搏還可以摸到

一般來說,最先出現的症狀是肢體被拉張時會感覺疼痛,這時候就要密切注意接下來的變化,隨時做好可能需要緊急手術的準備。

至於腹部的腔室徵候群則可從尿量是否減少、腹部是否彭出變硬來觀察。

嚴重燒燙傷病人身上特別容易看到腔室徵候群。主要的原因是,其腔室內組織因受傷腫脹欲往外膨脹時,卻遇到因為燒傷而壞死無彈性皮膚的阻擋,於是腔室內壓力急遽上升。此時若不及時切開皮膚及筋膜,將可能導致無可挽回的組織壞死,甚至截肢的可能

醫療人員參考



傷口治療(五)傷口應該保持乾燥還是潮濕?


要讓傷口長得快又好,適當的傷口濕潤度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呢?
現在先來看圖說故事:

1. 上圖正中央是人體正常的皮膚,真皮層外有角質層(horny layer)保護:避免異物入侵、避免體液蒸發流失。

2. 左側為傷口上覆蓋不透水的敷料(occlusive dressing),如此可使得上皮細胞快速的沿著wound bed往傷口中央生長。

3. 右側則沒有任何敷料覆蓋於傷口上,所以體內的水分可以輕易的蒸發掉。於是,不利於傷口癒合情形就一一出現:新生的真皮組織容易乾掉(dry dermis)、傷口外表產生乾硬的痂皮(scab)、上皮細胞生長因而遲緩。
這種情況也就是所謂的desiccation(乾燥傷口)。因此,可以知道坊間傳說:『傷口要快好必須保持乾燥』的說法完全是錯誤的

談到這裡,相信有人會有所疑問:不是說傷口不能太潮濕,不然會形成maceration(潮濕傷口)而影響癒合嗎?
的確如此,太潮濕的環境會使得細胞容易脹破,因而減緩傷口癒合的速度。所以適當的濕潤度才能加速癒合的腳步。

那麼要如何維持所謂『有點濕又不太濕』的狀態呢?
我一般是靠敷料來做調整,也就是先觀察傷口內部組織生長的情況與其潮濕度,再決定敷料的選擇。如果傷口太潮濕且組織生長不良,我就會用吸濕性敷料來幫忙。相反的,如果呈現太過乾燥的傷口,我就敷上能軟化分解焦痂與壞死組織的敷料。

以上所提的其實只是大原則,傷口的情況千變萬化
隨著傷口癒合各個時期的進展不同,適當的更換敷料是必要的

傷口治療(四)清創手術


一般民眾提到手術就會很害怕
。特別會質疑為什麼只是傷口的問題就需要進開刀房
事實上清創手術在傷口的治療上是相當重要的步驟
清創手術有什麼功用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讓傷口呈現乾淨的狀態,促進傷口癒合

清創手術對傷口癒合的好處


清創手術對傷口的癒合有什麼好處呢?

1. decrease risk of infection(減少感染的機會)
2. decrease metabolic load(減少代謝的負擔)
3. stop inflammation(停止發炎反應)
4. restore skin function(重建皮膚的功能)
5. prevent abscess formation(避免膿瘍發生)
6. prevent nutritional loss through exudates(避免營養素流失)

所以適當而有效的清創可以做到藥物所不能達成的效果。

清創(Debridement)


在此,我就稍微介紹一下清創(Debridement)。
有個簡單的定義可以適切的描述清創治療:『removal of devitalized and highly contaminated tissue with maximal preservation of critical anatomic structures, such as nerves, blood vessels, tendons, and bone.』。
翻譯成中文就是『在保護重要組織及結構的前提下,盡量清除壞死或無活力的組織』。

『清創』其實不是只有手術一項,只是我們一般耳濡目染的似乎都是手術而已。那麼我們就來聊聊清創吧!
清創治療總共有五種不同的方法,詳述如下:

一、Autolytic debridement(自體清創)

1. 這是利用體內的酵素(enzyme)及潮濕的環境來軟化、水解壞死的組織(eschar or necrotic tissue)。
2. 巨噬細胞(macrophage)及蛋白質分解酵素(proteolytic enzyme)是最重要的角色。

二、Enzymatic debridement(酵素清創)

1. 使用外來的酵素(exogenous enzyme)來執行清創的動作。如使用含有酵素的藥物或軟膏。
2. 一般來說,若要使酵素的功用發揮到最大就需要控制傷口的環境(如PH, moisture, temperature等)。

三、Mechanical debridement(機械清創)

使用物理性的方法從傷口上去除壞死組織。

1. 最主要的原理就是當傷口上的敷料由潮濕轉為乾燥時(wet-to-dry),壞死的組織就會黏附在敷料上。當我們把敷料自傷口上取下時,壞死組織便可自傷口上分離。例如我們每天幫病人換藥就是這一類清創治療。
2. 不過這種方法沒有專一性,所以也有可能會把健康的組織一併移除掉。
3. 換藥時,有相當程度的疼痛感。

四、Surgical debridement(手術清創)

於病人麻醉下,使用刀或雷射等器械去除壞死組織。快速又有效。

五、Larval therapy(生物清創-蛆)

我們利用蛆的特性-只吃腐爛的肉,對健康的、活的組織則敬謝不敏。所以可以用在一些可能會因為手術而造成骨骼、韌帶或關節等暴露出來的傷口。另外也可使用於嚴重感染且對抗生素有抗藥性的傷口上。



傷口治療(三)皮膚構造及傷口癒合


皮膚的構造


講到傷口就不能不提及皮膚(skin)的構造。
皮膚的最外層是上皮層(epidermis),由上皮細胞(epidermal cell or keratinocyte)構成,專司保護。
下一層是真皮層(dermis),主要由細胞外基質(collagen、fibrin等)組成。
真皮層內有毛囊(hair follicle)、汗腺(sweat gland)、皮脂腺(sebaceous gland)、微血管、淋巴管及神經末梢等組織。
再下一層就是皮下組織,主要是由脂肪所構成。

傷口癒合


傷口癒合有其一定的步驟。
所謂傷口就是組織受到了傷害,一般來說會有微血管破裂發生。同時間,血管會因此開始收縮以避免出血危機。傷口癒合的一連串步驟也由此同步揭開序幕:

一、Coagulation(Hemostasis)Phase(止血期)

1. 這個時期血小板(platelet)會與血球及fibrin共同凝成血塊以避免持續出血。
2. 
血小板的α顆粒會釋放出PDG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TGF-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以促進傷口癒合。



二、Inflammation phase(發炎期)

此時發生的事情有:
1. 血管擴張(vasodilation)
2. 白血球(WBC)被complement, TGF-β, IL-1, IgG, PDGF等吸引過來進行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3. 白血球的種類有granulocyte (受傷後第24至第48小時)、macrophage (第48至第72小時)、lymphocyte (第72小時以後)參與作用,又以macrophage為主。




三、Granulation phase(肉芽組織生長期)

1. 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移行至傷口處,分泌第一及第三型膠原蛋白(collagen type I, III)。
2. 膠原蛋白在傷口癒合中的作用為提供上皮細胞移行的表面、刺激真皮細胞(dermal cell)移行、提供真皮細胞層生長的鷹架(scaffold)。


四、Epithelization phase(上皮組織生長期)

1. 新生的上皮層會形成人體的保護層(barrier)

2. 那麼要如何增進上皮生長的速度?答案是完整的上皮基底層(basal lamina)及適當的傷口潮濕度



到此為止(上皮細胞層已經完全覆蓋在傷口上),我們可以說傷口已經癒合了(healed)。但是wound healing的過程尚未完成。因為還有最後一個疤痕成熟期未度過。

五、Remodeling phase(疤痕成熟期)

1. 在這個時期中,生成於肉芽組織生長期的較為粗糙、排列凌亂的膠原蛋白會被分解掉,然後由纖維母細胞從新生成較為細緻且排列整齊的膠原蛋白。這就是為什麼陳舊傷疤的柔軟度(texture)較好、顏色也較接近原本膚色的原因。
2. 一般而言,此一時期可從傷口發生之後兩週持續到兩年之久。大致上約為傷口癒合後六至十個月。



在這裡,我們對wound healing process做個總結:傷口癒合有其一定的順序,也許每一時期的時間長短不同,也或許在慢性的大型傷口中可以同時看見不同時期的組織。但是終究還是會依循原來的順序去癒合。



傷口治療(二)傷口的評估


知道傷口的大致分類而且能夠叫得出傷口的名稱後,我們就要開始實際來面對傷口了。好吧,你現在看到一個傷口了,你心中會怎麼評估(Assessment)呢?又要怎麼開始評估?在這裡,我教大家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能夠讓你方便又全面性的評估一個傷口。此外,還能以此記錄傷口治療的進展以及做為與其他醫護人員溝通的工具。所以一定要寫在病歷上。

1. Location傷口位置
身體上每個位置傷口處理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2. Size (length, width, and depth):傷口大小,包含長寬及深度

3. Shape (linear, round, irregular…)
傷口形狀線狀、圓形、不規則:傷口的形狀會決定處理的方式。

4. Presence or absence of infection or necrosis:知道傷口有否感染或壞死可能會決定治療的第一個步驟。

5. Type of wound tissue (epidermis, dermis, subcutaneous tissue…):傷口底部(wound bed)組織呈現的狀況
(只有破壞表皮?真皮層有破損?皮下組織已經裸露能決定重建的方法。

6. Presence/absence of granulation tissue:是否有肉芽組織生長能幫助我們了解治療的成效及決定可以施行重建手術的時機。

7. Type and amount of exudate:滲出液的顏色與量的多寡能反映出傷口的健康狀況。當然,病人整體的健康情形也要一併考慮進去。(如罹患心
、肺、肝、腎等疾病

8. Odor:傷口是否有味道是感染的一項指標,不同種類的細菌就會有不同的味道。但是沒有味道不代表傷口沒受到感染。

9. Presence/absence of undermining, tunneling or sinus formation:當傷口底下有隧道或死腔時則代表受傷或感染的範圍相當大。必要時必須安排清創手術或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重建時也須一併消除這些死腔方可。

10. Peri-wound tissue condition:除了傷口已外,我們必須同時觀察傷口周圍組織的情形。因為傷口周邊組織可能會反映出隱藏在傷口底下的實際情況。

11. Presence/absence of pain:病人反映傷口疼痛時必須思考是否純粹是傷口的問題(如wound pain, infection)亦或是有其他原因(如ischemic pain, neurologic pain, phantom pain等)。

12. Perfusion status:最後一項就是仔細評估傷口周圍的血循狀態。有好的血循,傷口才能順利癒合。此外,若傷口位於手腳,便要仔細評估radial, ulnar artery或posterial tibia, dosalis pedis artery的情形。

傷口治療(一)分類

不管如何小心,我們還是常會受到或大或小的傷害。受傷後出現在你我身邊的就是傷口
對一般民眾而言,如何正確的判斷傷口的狀況實在是相當難懂的一項課題。當然了,你可以把這項工作交由專業的醫師去判斷。但是,我們若能夠正確的觀察傷口的實際變化情況,再配合醫師的醫療與建議使用適當的治療或藥物及敷料來照顧自己或家人朋友,將可以讓傷口復原得更快更好
因此,我將以簡單的方式引導各位去認識傷口的治療。

面對一個傷口,大家最先有的疑問就是:這是什麼樣的傷口?該如何稱呼它?所以我們要先知道傷口的分類(Classification)。


傷口的分類


傷口的分類方法有許多種,我就擇要舉幾種常用的分類來說明。


一、以病因(etiology)來分類


1. Traumatic wound(外傷)
包括Blisters(水泡)、Bruises(瘀傷)、Abrasions(擦傷)、Lacerations(撕裂傷)、Bites(咬傷)、Stab wound(刺傷)、Gunshot wound(槍傷)、Degloving injury(撕脫傷)、Crush injury(壓碎傷)、Fracture(骨折)、Amputation(截肢)等。

2. Thermal injury(溫度造成的傷害)
包括Scald burn(熱液體燙傷,如熱水、熱油等)、Contact burn(接觸性燙傷,如被機車排氣管燙傷)、Flame burn(被火燒傷)、Explosive burn(爆炸燒傷)、Radiation burn(放射線燒傷)、Electric burn(電燒傷)、Frostbite(凍傷)、Chemical burn(化學性灼傷)等。

3. Iatrogenic wound(醫源性傷害)
如靜脈導管(IV、CVP)、動脈導管(A line)、手術傷口、放射線治療或雷射治療導致的傷口等。

4. Allergic disease(因過敏造成的傷口)
如Stieff’s Johnson、Toxic epidermal necrosis(TEN)



二、以急慢性傷口來分類


1. Acute wound 急性傷口:
最近剛發生的傷口。

2. Chronic wound 慢性傷口:
超過四週而未癒合的傷口。其中超過三個月未癒合或每週傷口直徑縮小的速度小於1mm稱之為chronic ulcer(慢性潰瘍)。

Chronic ulcer 慢性潰瘍:
包括Pressure ulcer(褥瘡)、Venous ulcer(靜脈性潰瘍)、Arterial ulcer(動脈性潰瘍)、Neuropathic ulcer(神經性潰瘍)、Malignant fungating wound(惡性腫瘤傷口)等。

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美麗與高壓氧的交集



近幾年來,因為在傷口、骨髓炎、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療上頗具成效,普羅大眾對於高壓氧使用於重建醫療一直有相當高的評價。然而,坊間部分診所因此誇大宣稱高壓氧有美容、增強記憶的功效。

事實上,醫界認為高壓氧在改善臉部肌膚方面缺乏醫學實據,不鼓勵民眾花錢作高壓氧美容。此外,衛服部也表示高壓氧儀器未被核准用於美容、增強記憶力,醫療院所若宣傳或進行高壓氧美容,都是觸法行為。然而,高壓氧是否完全不適用於美容醫學治療?老實說,高壓氧是能幫助某部分的美容醫療。

高壓氧的作用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高壓氧治療的作用。簡單來說,高壓氧治療就是利用1.4個絕對大氣壓以上的純氧壓力,來增加氧氣在血液中的含量。然後,濃度較高的氧氣能藉由血液循環帶到全身,因而改善組織腫脹或缺氧等問題,並進而增進傷口癒合的速度。

換言之,我們就是利用高壓氧對手術後的治療效果來幫忙這些愛美的民眾:

第ㄧ,它能減輕術後的組織水腫。
其機轉是:造成微血管內外壓力的改變,產生壓力差,使得組織間的液體進入微血管內,以減輕受傷組織的水腫。如此也能降低病人因術後水腫產生的疼痛。

第二,它可以加速術後組織的復原。
機轉是:高壓氧治療後可增加組織氧氣分壓、使纖維母細胞增生、膠原蛋白合成增加、強化吞噬細胞之移動及功能、抑制中性白血球擴散以避免中性球對血液微細循環的破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傷害,和新生血管的生成等。

那麼,在什麼情形下適合使用高壓氧作為美容醫療的輔助治療呢?首先就是用於美容手術後,而且愈早治療效果愈好。另外就是用在雷射治療後。因為雷射治療時會產生皮膚的微細傷口,適度的高壓氧便能增進傷口癒合的速度,減少雷射術後的後遺症。

基本上,其治療還是相當安全的,僅有少數病患偶爾會因壓力而引起的耳鼻方面的疼痛或者視力障礙。但是
高壓氧的療程中還是有可能引起氣胸等嚴重併發症。

不適合使用高壓氧治療的人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高壓氧治療。患有嚴重地心肺功能障礙、氣胸、阻塞性肺病、高燒、癲癇症、惡性腫瘤等症狀以及懷孕婦女,皆不適用高壓氧治療。此外,極少數的病患者會因獨處在封閉的治療艙內而出現幽閉恐懼症,也不適合此一治療。

總而言之,高壓氧是種相當獨特的醫療。只要合格的醫師在嚴謹的評估下,適度的使用高壓氧確實能夠達到你所期盼的美麗。

青春的印記...刺青的治療

圖片取自高醫醫誌

刺青在人類的歷史上可說是淵源已久,其意義從區分敵我到罪犯懲罰等大不相同,但裝飾性的刺青一直到近代才大為流行。

刺青的種類


依原因可分成裝飾性刺青及外傷性刺青:

1.裝飾性刺青:又稱紋身,是指在人體皮膚上留下永久性的花紋,是社會多元化的象徵。常見各種圖案或文字的刺青,或是紋眉、紋眼線等。

2.外傷性刺青:最常因為外傷(如車禍、擦傷或爆炸)所遺留下來造成某些色素顆粒鑲嵌入皮膚所形成。

依刺入的粒子種類及方法可分為


1.職業性刺青:通常是由刺青師傅以機器刺的,一般使用有機金屬染料。職業刺青的深度較深,圖案細緻繁複,色彩豐富鮮明,宛如一幅圖畫,但也因此造成日後去除的困難。

2.業餘性刺青: 多由自己或朋友所為,因此色素分佈稀疏且深淺不一,圖案較為單調,顏料多為藍黑色墨水。

3.外傷性刺青:常為碳粒、金屬、塵土。

治療方法


以往醫師面對刺青的處理方法如手術切除、磨皮、化學換膚、電燒及冷凍治療等,雖可去除刺青,但卻易留下疤痕。近代由於醫用雷射科技的突飛猛進,各式各樣的雷射機器不斷的推陳出新,其應用的範圍也益趨廣泛。相較於傳統去除刺青的方法,Q-Switch雷射因具有減少疤痕產生的優點,而成為目前處理刺青的主流。

1.銣雅鉻雷射:波長532、1064。針對紅色及黑色刺青。較少有表皮損傷及色素脫失的副作用。其對於綠色刺青則無效果。

2.紅寶石雷射:波長694。針對黑、藍、綠色刺青。此類雷射感光性佳,治療深度夠深,對於去除黑色和藍色刺青的效果最明顯。

3.亞歷山大雷射(紫翠玉雷射):波長755。其長波長可穿透真皮層較深處,故可移除藍黑色及綠色的刺青。

4.染料雷射:波長510、577~600。適用於紅色刺青。

刺青的雷射治療是一場長期的抗戰。刺青的種類、染料的深淺、顏色及大小均會影響治療的效果。雷射治療後,皮膚會有紅、腫、水泡、結痂等情形產生。在傷口癒合前需要小心照顧傷口,以免感染。而且須注意防曬、加強美白,以防止色素沉澱。此外,多數刺青須於每三至四週之治療間隔下,約四至十次的治療方可盡除。

刺青所可能造成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於美觀方面,還會有感染、過敏、肉芽腫與蟹足腫發生的可能。一味想追求流行及個性化的人仕在紋身前應三思而後行。

燒燙傷治療(十三)復健


復健的角色


最後,來談談復健的角色。燒傷病患的最大後遺症是疤塊的增生關節的攣縮與變形。所以復健運動的目的在維持正常關節活動度及伸展疤痕組織,以避免疤痕攣縮及關節硬化。常運用的復健治療方式如下:

I. 姿勢的擺放(Positioning):為了避免關節攣縮的產生,在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的擺放應在能對抗攣縮的位置。一般而言,都擺在伸直、外展、及功能性位置。正確的擺放姿勢才能保有未來關節的活動功能
 

II. 低溫塑膠副木的使用(Splinting)
:此時期之副木功能除了協助維持姿勢外、預防攣縮外,更重要的目的在於矯正變形,因此動態性副木常在此時期使用。此外副木的穿戴可對燒傷疤痕施與壓力,減少疤痕過度增生
,增加往後關節的活動度

III. 復健運動的執行(Exercise):此時期除了承續急性期之運動執行外,對攣縮關節或組織則需要加以被動拉扯及牽張。此外,亦可適時的賦予阻力性運動,以增強其肌力,並增進主動關節的活動度。主動及被動復健運動交替
,除避免肌肉萎縮外,亦能增加肌肉強度

IV. 壓力治療(Pressure):預防肥厚性疤痕的增生。疤痕的生成自受傷後幾周就開始
,並可能持續增生約一至兩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會趨於穩定。持續的壓力治療才能維持適當的外觀及運動的功能


(以上參考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網站http://hanweb.fpg.com.tw/gb/www1.cgmh.org.tw/intr/intr4/c8250/menu5/burn2.html)
圖片取自陽光基金會

事實上,只要早期執行復健工作,並跟復健師緊密合作
,就可以有效地減少這些後遺症的發生。因此,燒傷的復健,應該從病患住院治療的第一天開始,才能在傷口痊癒後,保有肢體的功能及外觀並減少日後的重建整形的次數與痛苦。

燒燙傷治療(十二)吸入性燒傷、電燒傷、化學性灼傷、氫氟酸灼傷、凍傷

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些特殊的燒傷及其應注意事項:

一、吸入性燒傷(inhalation injury):


當知道病人是從火場中被救出來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吸入性燒傷的可能性。這時請仔細檢查是否有頭髮、眉毛、睫毛、鼻毛的燒灼,鼻子或口內是否有碳粒的附著,鼻子或口內是否有黏膜受傷,聲音沙啞(hoarseness)或是呼吸有喘鳴聲(wheezing)、哮鳴(stridor)。
但是,如果沒有以上的徵象時是否就意味著沒有吸入性燒傷?The answer is NO。

因為上述所言均是屬於glottis(聲門)以上的傷害。聲門以下的呼吸道傷害或是火災伴隨的氣體傷害(CO、CO2、硫化物、氮化物等)是不見得馬上會有這些表徵的。
所以受傷時的病史是診斷吸入性燒傷相當重要的依據。當懷疑有吸入性燒傷時,請照會胸腔內外科幫我們用支氣管鏡(bronchoscope)來確定診斷並判別受傷程度。

左圖顯示支氣管內壁有炭粒的附著。
吸入性燒傷可分為三個分期:

1. acute pulmonary insufficiency:燒傷後0 至36小時內發生。可能由於asphyxia(窒息)CO中毒 、氣管痙攣、上呼吸道阻塞或是肺實質受傷所造成。

2. pulmonary edema:會在受傷後6到72小時發生。

3. bronchopneumonia:通常在燒傷後3至10 天時發生。

一氧化碳中毒時的處理已於先前提過了。詳細治療可參考高壓氧治療之章節。


二、電燒傷(electric burn):


首先,我們要知道高壓電(high voltage)與低壓電(low voltage)的分界為1000伏特。

診斷依據當然是詳細的病史詢問。詳實的病史有助於了解可能的相關傷害(association injury)。
我當CR時發生了一個故事。某天,救護車送來一個電擊傷的病人。昏迷指數E1V1M1。經過家屬的敘述後才知道他悲慘的故事。原來他是要修理變電箱才爬上家裡魚塭旁的電線桿。沒想到突然觸電,頓時跌落地面,再翻身掉入魚塭中。經人打撈後送醫治療。於是立即安排腦部電腦斷層及支氣管鏡。最後的診斷:電擊傷、顱內出血、溺水。故事的結局當然是死亡。閻王要你死還真是難活得下去。

另外,身體檢查時要特別注意電流的走向。通常電流經過身體組織時會在表皮留下兩個傷口(inlet與outlet),這中間的區域就是電流通過的路徑,也可能是電擊傷的範圍。所以要小心會有皮膚完整,但是皮膚下四度灼傷的可能。

另一個造成嚴重傷勢的原因是電流除了會走最短路徑外,還會選擇電阻最小的組織來行走。人體中組織的電阻從小到大依序排列為Nerve < blood vessels < muscle < skin < tendon < fat < bone。由此可知神經、血管、肌肉是遭受電擊傷害最大的三種組織。這也就是血管內膜會受傷而產生血栓並造成日後遠端組織壞死的原因。這一定要先跟家屬解釋清楚。

另外,血管中的血紅素也有可能被破壞而產生血紅蛋白血(hemoglobinemia)。很重要的是心肌受傷致使心臟停止跳動、心撲動、心室震顫等。所以要驗心肌酵素(CK-MB、troponin I等),也要裝上心電圖監視器。
還有,肌肉受傷後會有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產生。肌肉一旦崩解就會釋出myoglobin(肌紅蛋白),該蛋白質經由腎臟排出成為myoglobinuria(肌紅蛋白尿)。因此要檢驗是否有蛋白尿。太過厲害的病症甚至於會阻塞腎絲球(glomerulus)而影響腎功能,造成急性腎衰竭。所以也要驗腎功能指數(BUN、Cr等)。
此外,肌肉壞死後會有大量的鉀離子釋出,有可能造成高血鉀症(hyperkalemia)。為此,我們要補充大量輸液以避免缺血性休克及腎衰竭的發生。必要時還得給予mannitol(50-200 g/24 hr、靜脈注射)或是利尿劑(Lasix,一開始先給予20-40 mg、靜脈注射)以維持每小時40至70 ml的尿液量。

電燒傷時千萬不要以燒傷面積來計算輸液的給予量,那是沒有意義的。要用尿液量及中心靜脈壓為治療標準。最後,還要注意似否有骨折或是環狀焦痂致腔室症候群的發生。對於電燒傷的病人別因為傷口小而忽略其危險性,一定要住燒傷加護病房。

三、化學性灼傷(chemical burn):


化學性灼傷一般會比尋常的燒燙傷還來的嚴重。
受傷後千萬別急著找解毒劑而忘了沖水的重要性。
病人送進急診後一定要詢問化學藥劑成分,並查詢毒物資料。要記住無論哪種化學物都有可能造成全身性的毒害。

強酸類化學物(acid burns)會造成組織的蛋白質凝固(coagulation necrosis)而減緩化學物的深入侵害。

強鹼化合物(alkaline burns)則產生組織的液化壞死(liquefactive necrosis)進而造成深部組織的傷害。

若有濺到或誤食化學物時,千萬別催吐以免食道遭受二度傷害。咽喉部有燒傷時,要考慮立即插管或施行氣管切開術以維持呼吸道暢通。

由於化學藥劑有流動性,所以要特別注意環狀燒傷(circumoral burns)的產生,並適時的施行焦痂切開術。

四、氫氟酸灼傷(hydrofluoric acid burns):


會特別提氫氟酸是因為這是高雄醫學大學特有的治療方式。
氫氟酸是用來清洗、拋光物品的一種化學藥劑,特別在電子工廠常會使用。

接觸皮膚時,氫氟酸會釋放出氟離子(fluoride ions)。氟離子會與鈣(calcium)或是鎂(magnesium)結合成鹽類。這個過程會造成骨頭的去鈣化(decalcification)而遭侵蝕。除此之外還會造成組織的壞死。

受傷時的症狀紅、腫、起水泡及疼痛。
比較特別的是6至24小時後,皮膚會轉為灰白色並可能有壞死潰瘍傷口發生。
此時會有tenosynovitis或osteolysis發生,病人常有錐心刺骨的疼痛感。
到最後常會有肢端壞死及疼痛難耐而接受截肢的命運。

至於全身性的毒性表現有cardiac、respiratory、GI及neurological的症狀,因而產生nausea、vomiting、abdominal pain、muscular pain、cyanosis、pareses、convulsion、cardiac dysrhythmia甚至發生cardiac arrest。

入院時需檢驗Ca, K, Mg的血中濃度。若TBSA >1%則須每小時驗一次Ca level。

傳統上會靜脈注射calcium gluconate。可是這種治療方式會造成受傷處的鈣不足但血中濃度又太高的危險性。

所以林才民醫師參考高醫附設醫院腫瘤外科沈茂昌教授治療癌症的IAIC(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方法,從患處近心端的動脈將calcium gluconate注入血管中(Intra-arterial continuous infusion 、IA)。如此可大幅提升患處組織內的鈣離子量並降低高血鈣的危險。

治療步驟如下:

1. 使用20 G或更小之針頭插入患部近心端動脈,並備有syringe pump使用。

2. Calcium gluconate (10%、10 ml/ampere)原汁不稀釋。

3. 依照患部大小,可先push 3~5 ml,然後keep 3~5 ml/hr (for 2~3 hrs)作為loading dose。

4. 接著keep 1~2 ml/hr為maintain dose。(劑量依病人狀況調整)
轉貼自林才民醫師的論文

局部使用SSD或抗生素藥膏,並保持傷口清潔預防感染。
可口服或注射止痛劑。
若TBSA > 5%則有生命危險,需注意hypocalcemia並入住ICU。
自從使用這個方法後,就不再有氫氟酸燒傷後截肢的病例了。

五、凍傷(frostbite):


為什麼要提凍傷呢?因為高雄附近有許多漁港,而冰櫃是遠洋漁船作業所必需的設備。每年都有漁民被冰塊所凍傷,嚴重者甚至要截肢。凍傷與燒傷相類似,分為四個等級:

1. First-degree injury:紅、腫、蠟狀、感覺遲鈍。

2. Second-degree injury:紅、腫、含有清澈或乳白色液體的水泡。水泡會在24小時內出現。

3. Third-degree injury:含有血色的水泡並於一週內發展成焦痂。

4. Fourth-degree injury:全層皮膚受傷並傷至肌肉、韌帶或骨骼。嚴重者會有組織的壞死缺損。

凍傷造成的組織傷害分為兩部分 : 

低溫使得細胞立即死亡由於血循受損造成組織缺血性壞死。

治療上與燒燙傷相類似。

燒燙傷治療(十一)營養

營養


談完水分補充、傷口治療後,還有一點最重要的課題還沒說:那就是營養的補充。

進入重點前先來說明燒傷對腸胃道的影響。
我剛才有講,因為缺血性休克的關係,腸胃的血流量會降低。但是經過輸液治療,腸胃的血液灌流量也會恢復正常。
這時候我們會發現胃幽門痙攣(pyloric spasm)。發生幽門痙攣時,胃排空的功能不佳,營養的吸收自然不好,病情復原就會緩慢。

所以,對於嚴重燒傷的病人,可以在入院時就插入鼻腸管(ND tube、nasoduodenal tube;NJ tube、nasojejunal tube),以保證足夠的灌食量。

ND tube跟鼻胃管不同,ND管子前端有一個金屬物。插入時,病人需保持右側躺讓管子前端隨著胃部蠕動而進入十二指腸。隨後就要照一張plain abdomen以確定管子前端有進入小腸內。


講歸講,ND tube實在沒那麼容易放置。有時候一整天都在重覆這個步驟,其它的正事都不用幹了。後來,我都會照會胃腸內科,請他們用內視鏡來協助。如此一來,成功率大增,病人的存活率也提高了。

當然,別忘記同時間要插入鼻胃管(NG tube)來替胃部減壓。


為什麼燒傷的病人需要早期餵食呢?


因為腸黏膜久未進食後會發生萎縮。再加上休克期血液灌流不足而引起腸黏液分泌不足,最後造成消化性潰瘍,稱之為Curling’s ulcer。
更甚者,由於先前的原因致使腸內菌大量增生,分泌的內毒素(endotoxin)隨門靜脈進入血管中。還有細菌也會從萎縮的腸黏膜進入血循中,稱之為bacterial translocation。
既然要餵食,有同學問說是不是可以只用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治療就好?
答案當然是不行。腸道餵食才是王道。因此早期腸道進食除了增進傷口癒合,還可以避免多重器官衰竭的危險性。
除此以外,可以降低高代謝率、減少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s)的分泌、降低昇糖素、減少體重的喪失,最終還能降低住院天數,早日回歸社會生活。




營養的供給量


現在我們知道腸道飲食的重要性了。那麼營養的供給要多少才夠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跟大家說一件事:嚴重燒傷無論是在代謝率或是能量需求上都是最高的。比起敗血症等嚴重急病還高出一大截。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希望燒傷的病人多吃多喝,冰淇淋、牛奶、布丁都好,真的是能吃就是福。通常食量恢復的病人一定都能救得回來。由此可知,營養供給的熱量一定要足夠。



營養的需求可分為macronutrition以及micronutrition兩大類。Macronutrition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下表是其需求量。

至於micronutrition就是一些維生素、金屬元素、胺基酸等。維生素C能幫助傷口癒合、增加對受傷及感染等壓力的抵禦能力;維生素B群促進新陳代謝;鋅能促進皮膚愈合。Glutamine具有維持或是回復腸道屏障的功能,因而減少腸道細菌移位以及散佈至全身之效果。

Macronutrition是供給熱量的主要來源。一般都是用Curreri公式來計算。


這些只是簡化後的介紹而已,實際上的計算更加繁瑣。而且營養學的進步也是日新月異,所以我都會照會營養師一起來討論營養的供給。

燒燙傷治療(十)燒燙傷的手術治療

燒燙傷的手術治療:


燒傷的治療的大重點就是『早期清創、早期植皮(early debridement、early grafting)』。

為什麼呢?因為皮膚除了有保護身體的功能外,還兼具防止體液流失的重要目標。對於壞死的皮膚必須早日清除,以免傷口感染。傷口一旦感染則皮膚受傷的深度勢必往下延伸,如此將造成傷口癒合的延後,甚至生命的危險。



上圖就是感染的焦痂(infected eschar),必須趕快切除。
傷口一旦呈現乾淨的狀態就要早點植皮以回復皮膚應有的功能,同時可以降低生理代謝率。

此外,還有預後美觀的考量,這也是病人及家屬十分介意的一件事。

我們都知道疤痕產生與否與燒傷深度有密切的關係。

但別忘了癒合速度的快慢也會影響疤痕的生成。

一般來說,如果partial thickness的傷口能在兩週內癒合,那麼疤痕就不會很明顯。假若超過三週才癒合,hypertrophic scar(肥厚性疤痕)的機率將會大大增加。

所以適時的清創手術可以幫助傷口早日復原並降低疤痕的困擾。

1. 清創手術(Debridement):


手術是要切除壞死組織,包括焦痂與pseudo-membrane(壞死皮膚、組織滲液及傷口敷藥的混合物)。
手術重點是要儘量減少出血量。

估計每清1% 的burn wound,出血約佔總量的3.5至5%。

由肢體遠端開始清創。清創後立即纏上含有epinephrine的潮濕彈紗,運用其血管收縮作用,減少出血。

清創面積較大時要先備血。同時術中要注意失溫的情形。手術的時機可區分為:

I. 小面積燒傷要儘量減少手術次數,先照顧傷口約一週,待深度明確後再一起清創同時植皮。

II. 若為大面積燒傷(20%~40%)儘量於第一週就清創植皮。

III. 對於更大面積的燒傷(> 40%),我們的策略是staged procedures:清創後使用暫時性的biological dressing,待傷口穩定後再自體植皮。



2. 植皮手術(Skin graft):


小面積或顏面移植時可使用FTSG(full thickness skin graft)。

大面積時多用STSG(split thickness skin graft)。取皮區大多是大腿內外側。若遇到大面積燒傷時,也會使用腹部、背部或頭皮。

3. 皮瓣手術(flap surgery):


對於三度以上且有骨骼、韌帶、關節暴露等不適合植皮的的區域,我們會選擇皮瓣手術治療。除此之外,若考慮到美觀、功能的因素,那麼有些疤痕攣縮或身體缺損的地方也需要皮瓣手術重建了。

燒燙傷治療(九)燒燙傷的傷口治療

燒傷傷口治療


傷口的照顧。這也是最重要的事。



首先談談一般的傷口治療準則


1. 在1960年代,醫護人員會放任傷口上的crust(deep、partial-thickness)或eschar (full-thickness)自然乾燥脫落。一直到1970年代才終於有了moist-exposed burns treatment (MEBT)的觀念。現在知道適當的傷口潮濕度可以促進癒合。


2. 對於一度的燒傷,我們通常只會給予紅黴素(erythromycin)之類的抗生素軟膏。能維持適當潮濕度,也可抑制傷口感染的發生。




3. 對於已經有水泡的二度燒傷,除非是相當髒汙而有感染危險性的傷口,不然千萬不要移除水泡的皮。

因為在熱水燙傷時,表皮是被燙熟的,相對上屬於無菌或低菌狀態。這時候我們只需以針頭或小剪刀剪出幾個小洞讓水泡內的液體得以流出即可。
這種燙熟的皮既無感染性又是最佳的傷口敷料,所以請留下來保護傷口。水泡的皮會在傷口癒合時自行脫落。水泡內的液體若無移除則會形成膠狀物質而難以處理。




4. 據統計,80%燒傷病人為小面積及較不嚴重的燒傷,這類病人大多只需短期住院或是門診治療即可。

5. 每天換藥時,可使用溫水清洗受傷的區域(水療、hydrotherapy),同時移除脫落的皮膚及碎屑。也要觀察是否有傷口感染的徵狀(fever、swelling、redness)。另外,住院中換藥30分鐘前可以使用麻醉劑抑制疼痛感。





6. 鼓勵病患將其受傷肢體提高超過心臟以降低其水腫的程度。水腫降低後將可促進傷口處的血循狀態,增加傷口癒合速度

7. 燙傷較深或癒合不佳的病人就要接受手術治療。我將於其後說明。


再來談的就是藥物與敷料的使用


藥物的選擇上不外乎保持傷口適當的潮濕、避免感染、促進癒合等。

1. Silver Sulfadiazine(SSD)

一般人稱之為『燙傷藥膏』。每克藥膏含有10mg的Silver Sulfadiazine(1%)。含銀藥膏,故有銀離子殺菌的功效。具有廣泛之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和真菌均有效。僅對細胞膜,細胞壁作用而產生抗菌效果。
又SSD之化學性質非碳酸苷酶抑制劑,不會引起全身性酸中毒。能維持適當潮濕度而促進自體清創的功能。

適應症有: burn、dermatitis、trauma wound。燒傷治療一日1~2次,先清潔患處,以無菌手套塗佈完全並達 3~5 mm厚;一般感染症以適量塗敷,每日一至數次。
藥物反應症候(搔癢、發紅、腫脹、丘疹、小水泡)出現時,應中止使用。要注意leukopenia的side effect。曾對磺胺藥過敏,光線過敏,肝或腎障害之患者應慎重使用。新生兒及早產兒,不推薦使用本劑。



2. Erythromycin ointment(紅黴素)
0.5%紅黴素眼藥膏
Indication:抗感染劑(ANTI-INFECTIVES)
副作用為過敏反應。肝病患者禁用。



3. Povidone-iodine ointment(優碘軟膏)
剛接受清創或植皮手術後或是對SSD過敏的病人可以使用。
含有povidone iodine 10%(相當於1%的有效碘),以polyethylene glycols作為水性基劑,無防腐劑。
碘能夠氧化細菌細胞壁的胺基酸及核甘酸,使細胞壁破裂,因而殺菌。
適應症:消毒殺菌。一般外傷、褥瘡、皮膚潰瘍、皮膚病及外傷感染。
注意事項:對碘過敏者不可使用、長期皮膚接觸優碘或大面積燒燙傷的病人可能造成代謝性酸中毒、腎衰竭。
反覆使用於新生兒可造成甲狀腺機能不足。
孕婦及其胎兒及授乳婦女有可能造成甲狀腺腫及甲狀腺功能低下。有皮膚染色的可能性。



4. Mafenide(Sulfamylon)
主成分為α-amino-p-toluenesulfonamide monoacetate(11.1%)。
能夠穿透eschar ,且能穿透軟骨。因此是耳朵與鼻部燒傷時的第一選擇。
可能會導致hyperchloremic metabolic acidosis。



除了敷以藥物外,我們也會依照傷口的狀況使用暫時性的敷料。
使用暫時性敷料的目的是:protection from mechanical trauma、a vapor barrier similar to skin、physical barrier to bacteria、skin substitutes。
傳統上使用的敷料有下表這些。但是,羊膜(amnion)有感染危險而不再使用;屍皮因取得困難,國內只有少數醫院在使用仍有部分醫院會用處理過的豬皮。




由於醫療材料的進步,我們可以選擇的產品也變的多樣化。包括以下這些:

5. Hydrofiber(水纖維敷料)

功能為吸收高滲液的傷口,包括pressure ulcers、leg ulcers、acute wounds、donor sites、first and second degree burns、bleeding wounds。
Aquacel Ag這項產品,因為含有銀(Ag)故能殺菌。
銀離子(Ag+)能夠殺菌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影響細菌體內respiratory enzymes的運作以及阻斷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因而導致DNA功能的喪失。



6. Acticoat為含銀離子的殺菌敷料。
適應症:partial and full thickness wounds such as first and second degree burns and donor and recipient graft sites、pressure ulcers、venous ulcers、diabetic ulcers。
Acticoat 可能會造成傷口週圍皮膚顏色的暫時性變化。
禁忌症:patient sensitivity to silver、do not use on patients undergoing MRI。
要注意正反面(藍色面朝傷口)。
要保持潮濕但不可太濕。須以蒸餾水(Aqua Destillata)而不可用生理食鹽水(Normal saline)淋濕。



7. Hydrocolloid(水膠體敷料)
是一種occlusive or semi-occlusive dressing,因而能夠提供超潮濕的環境促進自體清創。
一般人所說的『人工皮(Duoderm)』就是這類敷料。
因為不透水不吸水,所以不要使用於潮濕及感染的傷口。通常只建議用於健康復原中的燒傷傷口,不使用於急性傷口。



還有一些像是Integra ®(Dermal Regeneration Template is an innovative bilayer matrix that provides a scaffold for dermal regeneration)、AlloDerm ®(an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with normal collagen bundling organization and intact basement membrane complex)等。東西雖然不錯,但是大都太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