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基本縫合技巧( 一 )傷口的初步處置


先說個我曾經遇到的小故事

某天,我跟總醫師在手術室幫一個病人進行清創縫合手術時。一位骨科醫師跑去手術室的護理站詢問他何時可以接刀。

護理站的人回答他:整外的刀在縫了,等這台刀開完就接你的病人。

於是他就很放心的去休息室看報紙。一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他的報紙也看完了,連廣告小啟都仔細的讀過。但是,整外的手術似乎一點也沒有要結束的跡象。於是他自己跑來我的手術房要親眼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不是說已經在縫傷口了嗎?怎麼那麼久?
等到他踏進房間時,不禁傻了眼:全身多處擦傷、撕裂傷的病人。看樣子還要再縫一、兩個小時啊!

接下來他只好拜託護理站幫他換個較快接刀的房間。所以有人說整形外科就是『縫合外科』。雖然這麼說有點以偏概全,但也點出整形外科重視縫合手術的程度了。所以,整外的CR幾乎都有因為家屬要求而被叫到急診去縫合傷口的經驗。雖然心中百般不願,但是換個角度想想,這不也是大眾對我們的一種肯定!


好了!廢話說完,來看正文吧!在進行縫合之前,我們要先評估並清洗傷口:

一、傷口評估與記錄
傷口要仔細評估並記錄其受傷機轉、部位、大小、深度、形狀、傷口邊緣情形、神經、血管、肌腱之功能、傷口鄰近的骨頭或關節囊之情形、傷口汙染程度及有無異物存在。

二、傷口處理
軟組織受傷後的結果除了取決於受傷的機制以外,最重要的是病人受傷初期的緊急處置方法是否適當。如果初步的處理不理想,勢必造成難以收拾的後遺症。


傷口的初步處置


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它不僅是為接下來的縫合重建做準備,也會決定將來復原的情況。我擇要講解一下:

1. 保濕
當我們無法立即處理傷口時,必須用生理食鹽水濕潤過的紗布覆蓋檢查後的傷口以免組織乾燥壞死。

2. 時間
傷口要在受傷後多久內處理比較好?一般來說,傷口若於受傷後8至12小時內縫合,可以有效減少感染的機會。至於顏面的傷口,因為血液循環供應較佳,所以可容許延至24小時內縫合。但如果傷口是因為動物、人類咬傷,或是汙染程度較高時,便要早一點處理傷口以減少感染機會。


3. 沖洗
面對一個髒汙的傷口時,我們是沒有辦法決定治療的計畫。所以傷口處置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沖洗。

通常是用大量的生理食鹽水(normal saline)並輔以相當的沖力。尤其是有異物鑲嵌在組織內時,更加需要使用沖洗槍、沖洗針筒或以20cc針筒加上19號針頭加壓沖洗。至於沖洗的壓力以每平方公寸4~15磅最為適合(4~15 pounds/square inch),這種壓力下可以沖走髒污又不會對組織造成傷害。一般來說,使用生理食鹽水就足夠。

但若是有相當的油汙或異物時,可以用H2O2對半稀釋來清洗。要注意的是泥土比大型異物更易造成感染,所以更需沖洗乾淨。


4. 移除異物
有時候異物鑲嵌得比較緊,沒辦法只用沖洗就去掉。這時候我們要利用刀片或小剪刀仔細的移除。假如傷口是大片的擦傷,那可以用手術刷子來清洗去除。

另外,有些明顯壞死的組織也要當成異物一併清除。如果沒有小心的清除油汙異物,術後就有很高的機會有『外傷性刺青(traumatic tatoo)』發生。這是種很難處理的後遺症:通常會先用雷射或磨皮手術來試試看。

如果還是沒辦法去除時,就只能將tatoo連同皮膚組織一併切掉再重建。除此以外,異物殘留還會造成慢性發炎或感染的發生。我曾經幫一位病人切除一個反覆感染的肉芽腫。術後切開標本一看,原來是鑲嵌了二十餘年的擋風玻璃碎片。就這樣,困擾病人多年的情況馬上完全消失了。


5. 止血
如果傷口有持續出血就必須止血以防失血過多。處理血管時要非常小心:不重要的小血管可以燒灼(coagulation)或綁掉 (ligation);大血管破裂時最好要修補或接合而不能結紮綁掉。千萬不要一看到出血就用電燒器亂燒一通。要知道重要的神經旁邊也多有血管伴行。沒看清楚就亂止血的話,可能會傷到神經。

止血技巧如下:面對出血時,先以紗布或手指按壓出血處。接著用負壓抽吸器(suction)將積血抽離。當傷口視野清楚後,將紗布或手指慢慢減壓離開。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清楚看到出血點了。小心用器械夾住少部份出血的組織並仔細辨別是否為重要血管或神經。最後再用低能量燒灼(lower power coagulation)或結紮。

6. 毛髮處理
在處理傷口前,我們可以將傷口週圍的毛髮剪短至1~2 mm長。千萬不要用剃刀刮毛,因為剃刀會傷及毛囊,使細菌較易入侵,導致傷口感染率較用剪刀處理高約 10倍。另外,眉毛絕對不可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