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不願面對的真相---從需求與供給談健保給付




我今天來帶領大家認識『經濟學』!


有一則古老的經濟學笑話曾經諷刺:
只要教懂一隻鸚鵡說「供給」和「需求」,牠也能成爲經濟學家。從中可見供給和需求是當代經濟學一個核心課題,而這個課題亦常見於大多數經濟學教科書。


首先我們來瞭解字面的定義與影響因素:

需求(demand),指的是人們有能力購買,並願意購買某個具體商品的慾望。
需求通常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可支配收入改變、個人喜好的改變、借貸及其成本、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轉變、人口數量和結構、對將來的預期、教育程度的改變、買家地理條件的改變、天氣或氣候的改變 。

供給(supply),指特定市場上在一定時期內,與每一銷售價格相對應,生產者願意且能供應的商品數量。
供給通常受以下六個因素影響:
生產商品的代價、投入品價格的變化、技術的變化、自然環境的變化、獲得信貸的難易程度的變化、預期的變化。

在自由競爭市場,需求與供給會呈現一個標準的曲線圖,如下:


就是說人們的需求曲線與廠商的供給曲線將交會,因而形成一個適當的價格。


假如今天商品的需求增加(D1曲線上移變成D2曲線),而供給曲線不變,便可以看到市場成交價格將會上揚(P1上昇至P2)。如下圖



但是,衛福部嚴格控管醫療價格,不允許醫療價格遭受哄抬。站在民眾的立場,這其實是相當好的政策。

然而,衛福部卻長期壓低救命性醫療業務的給付(價格),以整形外科為例,如燒傷治療、顯微手術等等
這方面有楊奕志醫師臉書的照片為證據


我們再回到現實面來看,民眾對上述整形外科醫療的需求是與日俱增。真的如此嗎臺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馬旭教授投書天下雜誌告訴我們

『大範圍口腔癌切除後的顏面缺失需要以顯微手術重建,每台重建手術至少需耗時6-8小時。而口腔癌手術人數也從91年的2383例到100年的4581例,也相應增加2倍。

依據整形外科醫學會民國101~103年國內十六所訓練醫院之工作量調查,平均每年共施行超過3600例顯微手術,超過44000例重建修復手術,燒傷病患總量,平均每年約2800例。這些統計尚未包括其他不屬於整形專科訓練中心的各級醫院所承接的業務數量,若納入統計,全國的手術總量勢將更為龐大。

由此可見台灣民眾對此救命醫療的需求確實越來越大

假如衛福部還是不願面對這種失衡的狀況,不願意去改變超低的醫療給付價格。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情況便如同下圖

健保給付價格通常低於市場需求價格

這張圖告訴我們:
民眾的需求越來越大,D1 → D2 → D3。
價格沒有變動下,供給曲線會往下降,S1 → S2 → S3。
這代表願意投入這些救命醫療的醫療人員會越來越少。

講白一點,當生產該項醫療服務的人員沒有獲得相對合理的報酬時(提高健保給付),他們一定會選擇停止生產該項服務。再講白一點,就是請大家以後要自求多福了!

最後一句話
別說你不相信經濟學原理
你活在世界上就會被經濟學所影響,當然包括醫療